1、短期收益
1)安全保障
強化用能設備運行和維護管理的專業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,避免由于操作不當及管理不當帶來的電氣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。
2)決策支持
經過短期的數據采集及分析,確定用能區域、能耗介質、用能設備的用能趨勢及流向,為整體性的節能改造,設備的能耗異常分析,部門、區域能耗績效考核提供數據模型。
2、中期收益
1)完善售電交易策略
對季度、年度的同比用電偏差進行核算分析,掌握企業用電的動態,參與售電自由交易,減少每年的申報電力用量偏差,降低電費單價成本及總體電費成本。
2)設備壽命延長
利用系統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情況,減少設備故障運行率,為維護和檢修提供判斷依據。通過針對性的維護和管理,延長設備的運行壽命,節約設備迭代成本。
3、長期收益
1)無人化值守
對用能設備、能耗介質的全面掌控,實現無人化值守,幫助運維人員提升運維效率。
2)申請政策補助
政府對于建設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扶持力度日益增強,通過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及認證的企業,根據區域政策的不同,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政策資金補貼。同時,也有利于企業后期進行科技項目的申報。